在中国文明历史的进程中,各种文化派别层出不穷,百家争鸣,同时,文化间相互融合又相互渗透。其中,玉与佛的结合,可谓是相得益彰。从传统玉器中的观音、佛摆件、小而精的佛挂件和手把件,都可以看出佛教文化和佛教题材在时间的洪流中已经成为玉器作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主题。
在传统文化中,“鱼”与“余”谐音,鱼被赋予了浓厚的人情味和中国特色。鱼,让人们产生一种美好的心理暗示:每一年都是丰收年、生活富足有余。对于中国人来说,“鱼”这一生物,被赋予了太多美好又特殊的含义,玉雕中的“鱼”也不例外。
一件玉器的设计,既要体现出它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同时要满足大众层次的文化需要。许多人和古人有这样一种理论,即“好玉不琢”,目的是单纯依靠玉料自有的天然属性,赏其原始朴素之美。又以其温润凝浩、坚硬质密等特性,来比喻君子处世之德行,或约束人之言行,做到君子之为。
“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古代“器”是一个家庭全部的资产,非常贵重,所以要用狗来看守以防止丢失。不仅如此,《左传·成公二年》里把玉“器”升华至名与政权的高度,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可见,自古器皿件就是一种珍贵之物。